浦江欢迎来到浦江信义居!

推动上山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上山文化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综述

更新时间:2022-05-14 15:53:35

6081

来源:浦江发布

涉及4市11县20处,出土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以及以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为典型代表的陶器;发现的稻米遗存为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古界泰斗严文明分别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浙江大地上,上山遗址无声胜有声,赓续着万年文脉。


自上山遗址发现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上山文化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上山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持续提升。

image.png

上山,一个耀眼的浙江文化标识。为了这个标识屹立不倒、绽放新时代光彩,广大考古专家和学者倾注心血和努力,赓续接力,取得骄人成绩。

2001年~2008年,进行了四期考古发掘。

2007年,上山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被列入“浙江省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启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编制。

2015年,编制《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并通过省文物局评审。

2017年,浦江县上山遗址博物馆成立。

2019年,成立“上山文化”研究、宣传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20年,举办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搭建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等四个“保护研究工作平台”,发布了《“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浦江宣言》和成果通报。

“通过学术研讨,明确了上山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遗址的彩陶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上山文化”研究、宣传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介绍,学术研讨形成了权威结论,认为上山文化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

除了发掘和保护,梳理上山文化内容、做好展示同样关键。走进位于黄宅镇上山村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跟随“碳化稻米”“村落遗址”“彩陶工艺”等主题展览,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上山文化的遗址分布、稻作文明、制陶工艺、村居特色等情况得到全面的展示,梳理了上山先民通过稻作农业的持续发展从定居走向文明、最终经由稻米之路形成了影响大半个地球历史文化格局的文明脉络,阐明上山文化的先民是站在起跑线上非常关键的一群人,体现了“远古中华第一村”的文明之璀璨及其文化交流传播和影响。

深挖细研  把上山文化故事讲好讲“活”

image.png

“遗址讲述历史,而我们,理应讲好、讲‘活’新时代的‘上山’故事。”“上山文化”研究、宣传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说。近年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与建设工作人员一方面深入推动文化“活起来”,另一方面深化文物价值挖掘研究,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上山文化故事。

2021年11月21日,持续近5个月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当天下午举办的“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云集国内外最权威专家,严文明先生专门发来贺信。文化盛会,好评如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推出报道420余篇,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观看人数达430万,《费加罗报》大篇幅报道了《上山文化:一粒米中的人类历史》等,向世界展示了稻作文明对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万年上山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活”起来了,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获得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浦江上山遗址周边区域、永康盆地、金衢盆地、台州地区等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如火如荼,上山文化谱系关系日趋明晰;

着手与国际知名团队开展上山文化合作研究,进一步挖掘丰富上山文化内涵;

上山文化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规划设计和申遗文本编制有序启动,上山文化命名20周年系列活动策划正在进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在路上……

加大对上山文化的宣传和研究,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一体考虑,构建钱塘江流域文明体系,从历史文化中吸取丰富营养,为文化浙江建设提供了全新视野。上山申遗,更是表达了一种积蓄在上山遗址肌体内的文化动力。这种动力提升了文化内涵,体现了浙江的文化自信。

目前,各项申遗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浦江以申遗为契机,抓实抓细遗址保护、展示、考古、阐释、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把上山打造成继良渚之后的第二个浙江考古的“核武器”,更好向世界呈现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热门专题
热门楼盘
广告